您当前位置:迅球体育 >> 新闻 >> 综合 >> 田径
追求身高,忽视技术,中国篮球陷入怪圈
2025年07月08日 18:04:31 来源:迅球体育 浏览:

他指出,在过去的30年里,中国篮球青少年的基本功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下降,因为青少年训练体系过于追求短期成绩。“教练想要成绩,学校想要荣誉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练习身体。即使孩子在15岁之前技术很好,身体发育不好,也打不过对手,让教练不愿意花时间练基本功。”

杨毅强调,过早地给高个子球员定位位置(比如强迫他们打内线),使他们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。

"你让一个2米10的孩子从小只练篮下,他怎么可能在20岁的时候成为文班亚马?"

根据作者的说法,U19男篮的失利是由于“技术不好”和“系统短视”的作用造成的,这可以说是中国篮球青年训练困难的写照。

球员基本技能不强,是直接原因。

在这场比赛中,中国队平均每场比赛都犯了很多错误。这种“手滑”的情况反映出青少年在训练中没有系统地练习控球和传球。杨毅说,“很少有球员能稳定投篮”,更重要的是,当对手缩小防守时,中国队的外线球员往往陷入单打,缺乏通过挡拆和传球创造机会的能力。说白了,这就像“把篮球当作田径比赛”。技术太差,连最基本的战术都没有很好地实施。

追求功利主义的青年训练体系是根本原因。

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成就,基层教练经常选择“渴望成功”的方法:让高个子球员不练习运球和投篮,只专注于在篮下抢位置;让小球员反复练习快攻和反击,不要注意阵地战技术的训练。

“快速培训”看起来像U12、U15阶段可以很快取得成绩,但是损害了球员的长远发展。

正如杨毅所说:“教练只关心现在的冠军,孩子将来能否成为明星,与他无关。”

只看眼前利益的想法,让中国篮球陷入“身体越来越好,技术却越来越差”的怪圈。

更荒谬的是,这种不正常的训练方法让中国球员在国际比赛中受苦。欧洲和美国球员可以在15岁时进行复杂的战术合作。我们的球员仍在学习如何避免低级错误;非洲球队依靠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结合来影响奖牌。我们的内线球员甚至不擅长最基本的单打。

杨毅给出的例子非常生动:“美国孩子身体健康,15岁时学习篮球。即使我们的孩子有天赋,他们也只能在12岁时在篮下活动。他们怎么能像文班亚马那样成为明星?”

为了改变这种情况,教练不仅要改变主意,还要建立科学的青少年培训评估体系——例如,像NYBO青少年联赛一样,将基本技能测试纳入评估标准。篮球是一项需要技术积累的运动。没有坚实的基础,无论身体多么强壮,都是无用的。

但愿这场惨败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,让中国篮球真正明白——起跑线能赢的,不是身高,而是大脑。

分享到: